为做好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进一步增强教学互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创新,10月25日,通识教学部刘艾璐老师携手綦江数理教学部蒋琼老师,共同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教学盛宴。两位老师通过引人入胜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奥秘的经济学世界,深入探索供求原理与价格弹性的核心秘密。

通识教学部的刘艾璐老师以一系列生活中的实例为引揭开课堂序幕,以直观的供求模型图为辅,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供给量与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规律,巧妙地将学生们引入了供需关系的奇妙世界。例如,在疫情期间,面对口罩这一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单纯抑制价格并非明智之举,相反,在合理范围内允许价格适度上涨,以激发商家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在市场的力量下,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甚至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可喜局面。刘老师通过实例将供需关系的精髓娓娓道来,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供需关系背后的经济逻辑,深刻认识到价格在市场中的信息传递作用,以及它如何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刘老师精彩纷呈的讲解之中,蒋琼老师也以一根看似普通的橡皮筋为例,结合供求模型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巧妙地将学生们引入了需求价格弹性的神秘殿堂,为学生们详细剖析了这一经济学核心概念。她以具有良好弹性的橡皮筋轻轻拉伸便能产生很大的变化为例,指出市场上在价格有所调整的情况下,需求量会立即发生显著变化的商品为“富有弹性”的商品;随后,又以缺乏弹性的橡皮筋轻轻拉伸几乎没有变化为例,指出市场上在价格有所调整的情况下,需求量并不会产生很大变化的商品为“缺乏弹性”的商品。通过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蒋老师不仅让学生们对需求价格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深入探究这一经济学奥秘的兴趣。

在通识与数理教学部联合打造的经济学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刘艾璐与蒋琼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解,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知识点,仿佛置身于一场知识的盛宴之中。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用数学思维分析需求价格弹性的方法,也尝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实例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内容。例如,有学生发现,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较小,因为医疗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无论价格如何上涨,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都不会大幅减少;同时,还有学生注意到进口洋酒等高端消费品的价格弹性较大,这类商品一旦价格上涨,消费者便会迅速寻找替代品,从而减少对这类商品的需求,等等。这些发现说明,学生们不仅对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明白了市场经济中价格调节机制的重要作用。

此次双师课堂,在刘艾璐与蒋琼两位老师的精心策划与生动演绎下,学生们被引领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殿堂。通过师生精彩的讲解分享和互动,一扇通往跨学科思维的大门缓缓开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们意识到,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大家纷纷表示,在这次双师课堂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解读事件,除了可以用经济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外,也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更离不开数学思维,这种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更加从容不迫。
图片:蒋琼、刘艾璐
撰稿:蒋琼、刘艾璐
审稿:边梦柯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