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品宣组教师的新闻采写能力,綦江校区数理教学部的品宣组长刘亚涛老师与品宣员谢国庆老师于3月17日参加了主题为“新闻采写与高校文化传播的破圈之旅”的专项培训,并于3月19日在明善图书馆209室开展了转训暨品宣交流会。本次会议由陈玲副主任主持,品宣组全体教师参与。

会议伊始,谢国庆老师围绕“新闻采写与高校文化传播的破圈之旅”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分享。他指出,新闻采写的核心在于“采”与“写”两个环节,即新闻记者需通过采访获取真实有效的新闻素材,并运用精准的文字表达技巧,将其加工成完整的新闻报道。在“采”这一环节,谢老师强调,记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还需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待人真诚是采访成功的关键,记者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具价值的第一手新闻信息。此外,采访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细节,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信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和真实性。

随后,刘亚涛老师就“写”这一环节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新闻写作不仅仅是对采访所得信息的简单整理,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精准的语言表达以及客观公正的立场,使新闻报道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新闻写作中,准确性是第一要务。刘老师以郑州洪水事件为例,强调记者必须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防止误导公众。公平性与客观性同样重要,他提到,在报道江西彩礼杀人案时,部分媒体过度聚焦于彩礼问题,而忽略了案件本身的法律与社会因素,导致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出现偏差。因此,记者在写作时必须全面还原事实,避免片面解读,以确保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此外,新闻的时效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刘老师以武汉疫情事件的报道为例,指出新闻记者需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公众,避免因信息滞后影响社会应对。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必须兼具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的社会价值。

转训分享后,陈主任主持召开了“数理教学部品宣交流会”。她强调,新闻工作者在发布新闻时必须保持严谨性,确保文字与图片内容相匹配。在新闻配图方面,若需进行图片拼接,应注意拼接方式,例如在拼图中间留一条缝隙,以避免拼接生硬、不协调的视觉效果,推荐大家多浏览多学习优质新闻。部门品宣副组长李雪枫老师补充道,拼图不仅要注重美观性,还必须保持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同时,对于特点鲜明的图片应优先展示,避免新闻稿中所有配图类型过于单一,造成审美疲劳。此外,新闻稿完成后,撰稿人需进行自查,确保无错别字或重复内容,以提升新闻质量。对此,刘亚涛老师表示肯定,并强调新闻图片的视觉美观性和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至关重要。

此次转训和交流会不仅帮助品宣组教师深化了对新闻采写的理解,也为今后新闻稿件的撰写和优化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数理教学部将持续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专业化与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图片:李雪枫、冯君
撰稿:谢国庆
审稿:李雪枫
排版:刘亚涛
綦江校区数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