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筑梦未来

【綦|教研观摩】《绿皮书》背后的教育之光——记数理教学部教师观摩《经典电影赏析》双师课堂

时间:2024-12-19 浏览量:

12月12日,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典电影赏析》选修班的同学们满怀着对《绿皮书》的好奇,齐聚万画影城4号厅,与电影评论中心的张正钰老师以及通识教学部的张新瑞老师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之旅。为激发教师们开展双师授课的积极性,更深入了解双师授课的丰富形式,綦江校区数理教学部二十多位教师们集体深入此课堂进行教学观摩。

课程开始,张正钰老师透露,在过往的课程与活动中,众多同学对《绿皮书》表现出浓厚兴趣,而这部作品的内涵显然远超种族歧视这一表面主题。张新瑞老师以“出身”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两位主人公各自面临的人生困境。随后,张正钰老师详细介绍了影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同学们理解雪利博士南下巡演背后的深刻用意。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了两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包括雪利博士遭受的歧视以及他的应对方式,还有托尼对雪利博士态度转变的原因等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逐渐领悟到,这部作品虽看似聚焦种族问题,实则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既有阴暗面,也有闪光点,其表达早已超越了种族歧视的范畴。

课程中师生进一步挖掘《绿皮书》广受喜爱的关键因素。首先,它赢得了观众的价值认同,即便未曾经历种族歧视的观众,在生活中也难免接触到各类歧视现象。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歧视经历,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成为“雪利”。其次,影片对两位主人公友情的刻画细腻生动,从生活习惯的磨合到思维方式的相互影响,再到价值观的彼此交融,完美呈现了人们对友情的美好期待。此外,影片的视听语言也极为出彩,张正钰老师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为同学们讲解了其中的元素,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视听分析方法“拆解”影片,收获了许多意外之喜。

课程尾声,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消灭”歧视。同学们将具有代表性的歧视行为写在纸上并随机交换,由其他同学用一句话进行“反击”。尽管对于这一问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见解,但《绿皮书》给出的答案是尊重、理解、爱和艺术。

学生心声:感悟《绿皮书》的深刻内涵

葛毓杰(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 班):通过这节课,我对《绿皮书》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种族平等与友谊的佳作,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影片让我真切感受到种族歧视的残酷以及被歧视者的困境,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理解。两位主角深厚的友情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真正的友谊有了新的认识。

李奕瑾(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 班):这堂课让我注意到了之前观看《绿皮书》时忽略的细节,也让我再次看到了雪利的自我救赎。雪利处于尴尬的身份境地,在旅途中不断探寻自我认同,而托尼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偏见。他们都在彼此的影响下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程爱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班):这是一段奇妙而有趣的旅程,电影细腻地展现了托尼与雪利从最初的相互不理解、存在偏见,到最终建立深厚友谊的过程。托尼从一个有偏见的人学会了尊重与理解,而雪利也在托尼的影响下放下防备,展现真实自我。这段旅程是对两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让我深受触动。

教师感悟:双师课堂中的教育启迪

物理教研室郭姗姗老师:今日的双师课堂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张正钰老师和张新瑞老师配合默契,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听课热情高涨,老师与老师互动让我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双师授课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数学教研室吴小瑞老师:聆听通识教学部和电影评论中心的两位张老师联合讲授《绿皮书》,让我对其中种族肤色歧视问题有了更深理解。“如果可以选择出生,我们会作何选择?”这一问题引人深思,促使我反思歧视带来的不公。同学们分享家庭虽不富裕却充满爱,让我意识到人人都应享有平等选择权利,可现实如影片所示,种族歧视带来苦难无奈,若能选择,多数人定会选无歧视、公平正义的环境。这让我明白,消除歧视、追求平等是我们共同责任,此次双师授课也让我领悟到在教育工作中尊重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打开了我探索双师授课的之路。

此次双师课堂不仅让同学们对《绿皮书》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更展现了重庆移通学院创新教学模式的魅力与成效,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教师们的教学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数理教学部已有部分老师开展了双师授课,通过本次的集体观摩,教师们更加深入理解了双师授课的意义所在,更为预将踏出双师授课步伐的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模范。

图片: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

撰稿:李俊杰

审稿:李雪枫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

Copyright © 2023 - 2024  重庆移通学院 数理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