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更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公共基础教学部定期委派部门教师参加相关教学会议。数学教研室于6月5日在行者楼102教室开展转训研讨会,叶彩虹、张小娟和边梦柯老师就前期参会内容进行分享,并结合自身和教研室情况展开讨论。

首先,叶彩虹老师分享了“全国高校各类教学竞赛新赛制解读与备赛”,转述在线教学未来的新常态为信息技术不再被视为技术,是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混合式教学天然发生,而教学的核心是创新,包括突破性创新、持续性创新、基础研究和颠覆性创新,并进一步分析我们主要可能涉及的是基础研究,比如对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的定义有没有创新,指出我们对定义这一块一定要专注,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比赛的时候不要太模糊。此外还介绍了各类大赛针对的创新点不一致,其中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于“传统”的创新,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基于“设计”的创新,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基于“学生”的创新,提出我们在参加比赛时针对它主要的点进行创新,可能得到的分数会高很多,并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语态给出了一些竞赛的评审心得与备赛建议。

然后,张小娟老师对“‘五维一体’的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探索”进行了转训,讲述了重庆邮电大学数学建模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上值得我们使用的资源。我们与之相比虽有差距,但只要教师们勇于研究学习,团结一致,定可逐步积攒数学建模成果。此外张老师结合近期举行的数学建模比赛,从评分要点、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和模型求解等方面对此次建模B题论文评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而后,边梦柯老师表示,对于近期举行的校内第1届数学建模比赛,在批阅学生数学建模论文中发现前期有些老师指导不细致,有团队提交的论文格式凌乱、内容不完整等现象,指出在数学建模比赛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一定要主动联系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


最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就分享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将此次转训研讨会推向了高潮。教学竞赛的创新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涉及线上、线下资源和课前、课中、课后阶段的合理设计,多参与竞赛从中汲取和学习,促进自我进步;学科竞赛需主动建立与学生的联系,尽职尽责用心指导,在指导前学习研究相关资料、熟悉学科竞赛的各项流程和注意事项等,避免学生在基本流程上出错。
图片:蒋宁节
撰稿:黎兴
审稿:边梦柯
排版:刘亚涛
公共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