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筑梦未来

【綦|教研活动】从“打磨”到“打实”——基础数学教研室教师磨课活动

时间:2025-04-18 浏览量:

为扎实贯彻落实《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磨课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育人质量,2025年4月,基础数学教研室在数理教学部统一部署下,先后完成会议磨课、教研室磨课及部门过关磨课三轮系统打磨。此次活动聚焦于宋美伦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螺旋递进、层层夯实的方式,使得宋老师不断提炼教学思路,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了从“磨思路”到“磨课堂”的高质量跨越。

会议聚焦设计,明确教学主线

4月2日,首轮会议磨课在行者楼104教室举行。宋老师围绕《线性代数》“矩阵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阐述,着眼于“问题引领、情境切入”的理念,创新性地将现实生活中“密码加密”案例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想对数字进行加密,应该如何设计?”

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宋老师巧用AI辅助工具Deepseek,引导学生生成答案,激发思维,并结合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矩阵乘法的计算步骤。在总结回归课前情境的过程中,她引导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探索矩阵乘法在信息加密中的应用,并自然融入信息安全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向融合。

课后,参会教师积极反馈。吴小瑞老师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密码学前沿研究的案例,以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张佳宁老师建议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到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蒋琼老师则建议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更具层次性的讲解。

教研精准打磨,提升教学质效

4月11日,第二轮教研室磨课于行者楼405教室开展。宋老师充分吸纳第一次磨课反馈,优化教学结构,提升课堂张力。通过引入青年密码学家赵莽的真实科研经历,引发学生对“为何学矩阵?”的内在追问。教学中,宋老师在例题讲解后,使用学习通平台发布练习题,并引导学生在做题中归纳出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的数学性质,实现“做中学,学中悟”。课堂末尾,学生围绕“如何设计更安全的密码”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完成知识回归与思政育人的自然融合。

本次磨课实现了从教学设计向课堂落地的有效转化。课后反馈中,吴小瑞老师指出,课件中的情境问题语言表达应更加严谨清晰,以体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专业性,避免出现模糊化提问。梁兴碧老师建议,学生在学习通中提交的练习题答案,若能投屏至讲台,配合全班共评讲解,将更好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课堂的可视化与共建感。舒治丹老师则强调,应根据题型难度与学生层级,合理规划演板环节中学生的分布与板书位置,使整体节奏更为流畅,师生互动更为紧凑。

过关展示综合实力,打磨成果精彩呈现

4月14日,宋老师在贤者楼413教室开展了第三轮过关磨课,面对数理教学部的专家评估组和观摩教师,宋老师以沉稳自信的教学风格呈现出一堂内容扎实、节奏得当、互动充分的优质课堂。

在课前环节,宋老师通过学习通签到并展示预读材料,借由赵莽的科研故事完成导入与激趣;课堂中借助Deepseek AI助手深化学生对定义本质的理解,并通过“讲—练—评—拓”的模块化设计强化知识内化。特别在例题演练中,随机抽点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线上提交解题步骤,宋老师现场点评,点出易错项与注意点,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与知识巩固。

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围绕“矩阵乘法在密码学加密中的应用”展开头脑风暴,并通过案例得出“设置复杂密码更安全”的结论。在课程尾声,宋老师结合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介绍了矩阵运算的实际应用场景,为学生专业发展点明方向。

课后,基础数学教研室主任叶彩虹老师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开展教学反馈调研,收集学生对课堂节奏、互动模式和内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部门评估组的老师集中点评。龙林老师指出,课堂引入AI工具Deepseek是一大亮点,建议在互动环节中设置“AI回答—学生复述—教师追问”的递进式提问链条,以此提升深度学习效能。边梦柯老师提出,宋老师教学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但语速和语调可适时调整,例如在讲述重难点时放缓语速、增强语气变化,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叶彩虹老师认为,本次课堂设计贴合OBE理念,思政融入自然,但可在学生汇报环节设置追问或小结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层地表达理解与反思,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跃升。

教研磨砺显初心,教学成长可预见

本次三轮磨课不仅展现了宋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打磨与持续精进,也体现出基础数学教研室“以磨促教、以教促研”的团队合作氛围。每一次修改、每一轮优化,都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与专业成长的体现。

数理教学部将继续以教师磨课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助力青年教师打牢教学根基、点亮专业热情,共同绘就高质量课堂建设的新篇章。

图片:谢国庆

撰稿:宋美伦

审稿:叶彩虹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

Copyright © 2023 - 2024  重庆移通学院 数理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