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筑梦未来

【綦|教研活动】开展“三维递进”磨课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时间:2025-04-18 浏览量:

为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基础数学教研室分别于2025年4月2日、4月7日和4月15日对陈若冰老师开展了“三维递进”的磨课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打磨—课堂实战检验—终审验收提升”三阶段闭环教研,赋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教学设计打磨

第一次磨课于2025年4月2日在行者楼104进行,此次磨课主要是陈老师在基础数学教研室内进行教学设计的阐述,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以此达到精研设计,聚焦内容优化的目的。首先,陈老师通过复习第二章的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点导入新课;其次,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联合分布律、边缘分布律及独立性判别四个方面展开说课;再次,针对以上内容通过学习通发布练习题,并以此引出思政元素;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陈老师通过复习导入、理论讲解、实践应用、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完整地呈现了她的教学设计思路。随后的自由讨论阶段,基础教研室地教师们围绕“45分钟课时容量”展开深度交流,其中5位教师认为现有设计存在知识密度过高、学生吸收效率较低的风险。“建议将‘独立性判别’模块调整为下节课讲解的知识,为核心知识点留足探究时间。”蒙嘉方老师率先提出优化建议,该观点获得多数教师附议。经过半小时的研讨,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在保留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着重强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的深度教学。对此,陈老师表示,将采纳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课堂实战检验

基础数学教研室于2024年4月7日在仁者楼502成功举办第二轮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磨课以陈老师优化后的课程设计为研讨重点,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展现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此次活动主要采取的方式为进课堂听课。

基于第一次磨课后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陈老师调整教学设计,将课程聚焦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联合分布律与边缘分布律,以突出重点,为课堂实施奠定基础。在教学展示环节,陈老师呈现了层次分明的五维教学架构:首先采用复习导入法,通过复习上一章的内容,有效触发学生回忆以前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在核心概念阐释环节,创新运用“案例解析+随机抽问”双轨模式,既通过典型案例具象化边缘分布律的定义,又借助课堂随机应答机制实现教学反馈即时化;针对理论要点讲解,采取“重点强化+信息化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移动端教学平台——学习通实施课堂实时练习,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训”的渐进模式,借助典型例题的步骤拆解与同步训练,系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课程收尾环节匠心独运地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升华,既完成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又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案例分析解决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渗透。

在此次磨课总结阶段,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获得教研组深入反馈,基础教研室各位老师聚焦课堂细节优化,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叶彩虹老师充分肯定课程框架的同时,建议进一步深化课件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融合,明确以学生能力达成为核心,在课件中要增设“学习目标”这一模块,让学生明确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发展目标。同时针对授课中偶现的口误现象,她提议通过预演说课等方式优化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并借助课堂互动缓解紧张情绪。吴小瑞老师从教学细节出发,指出板书书写需兼顾布局合理性与可视性,要避免关键内容被遮挡,并结合调整动态站位确保后排学生视线无盲区。

陈老师表示将积极吸纳建议,从理念融合、语言锤炼、板书设计三方面优化课堂,教研组后续将继续通过听课等形式持续助力教学能力提升,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落地生根。

三、终审验收提升

数理教学部于4月15日成功举办陈若冰老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活动。经过教研室两轮集体备课的深度打磨,陈老师对《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优化调整。当日下午第7节上课,部门全体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公开课观摩。

课程实施过程中,陈老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精准签到管理,确保课堂全员到齐。在教学设计上以“复习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成功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整堂课严格遵循OBE教育理念,采用“理论阐释-实践应用-案例分析”的三阶递进模式:在知识传授环节,实施“教师精讲+即时训练”的双向互动策略,通过课堂提问和巡回指导,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在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学习通发布边缘分布律相关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边缘分布律等知识点进行解题;课程尾声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案例分析,此案例既包含基础性知识的巩固,又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探索、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基础数学教研室主任叶彩虹老师在课程结束后即刻启动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为精准掌握课堂知识吸收情况,叶老师采用双轨制反馈系统: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数理教学部磨课教学”线上问卷,实时获取课程内容掌握度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联合现场听课的教师通过填写磨课评价进行同行互评,部门专家评估组则从专业维度开展教学能力评级。这种“师生互评+同行督导+专家评估”的立体化评教模式,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多维度数据支撑和针对性改进建议。

在本次磨课研讨的集中反馈环节,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叶彩虹老师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复习导入阶段,可以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通过随机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输出,这样既能有效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营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一建议获得参会教师的广泛认同。

经过三度打磨,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日臻完善,体现出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显著提升。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现了授课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更彰显了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

图片:谢国庆 黎兴

撰稿:陈若冰

审稿:叶彩虹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

Copyright © 2023 - 2024  重庆移通学院 数理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