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趋势,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数理教学部委派张小娟老师参加相关会议培训。4 月 16 日下午,数学教师团队组织张老师在行者楼 104 教室,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主题为 “AI 软件辅助教学” 的转训活动,以此传递会议精神,扩大会议影响力。
此次培训内容紧密围绕近期国内顶尖高校专家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的权威报告展开,共分为四个核心板块。培训旨在为教师们提供 AI 时代教学创新所需的理论指导,分享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助力教师们更好地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教学。

转训活动首板块围绕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的专题报告《AI时代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展开。徐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知识传授模式正在被重塑,教师不能再充当单纯的 “知识灌输者”,而应转型成为 “学习引导者”,着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向AI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与AI对话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要善于借助 AI 工具开展个性化学习,但同时也要警惕对技术产生过度依赖。张小娟老师结合我校实际强调:“运用 AI 辅助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深入理解相关技术,并设计好教学预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主导权始终围绕育人这一本质,不出现偏离。”

第二板块分享了同济大学许学军教授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见解。许教授提出,AI时代需重构课程体系,将算法思维、数据素养融入基础学科教学,同时通过“AI活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会教师对此展开热烈讨论,张老师重点介绍了DeepMath数学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相关的内容,并给出软件使用平台供老师们会后深入研究。

第三板块呈现了山东大学吴臻教授的《聚智创新: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吴臻教授以山东大学实践为例,展示了跨学科协作平台如何利用AI技术突破教学资源壁垒。第四板块解析了合肥工业大学朱士信教授的《AI时代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朱教授团队开发的智能批改系统、自适应学习平台等案例,为数学课程提质增效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张小娟老师特别提到:“我校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需分层设计AI辅助任务,避免‘一刀切’增加学习负担。”

转训过程中,教师们就AI工具的适用场景、伦理风险及校本化应用展开深度研讨。多位教师提出,将试点使用智能题库系统辅助作业反馈,并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AI+教师”双轨教学模式。张小娟老师在总结中表示:“AI不是万能钥匙,而是教学优化的催化剂。我们既要积极学习技术,更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

此次转训活动为教师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数学老师们立足学科本质、主动求变的育人担当。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唯有坚守教育初心、方能驭技术而行远。
图片:童画
撰稿:朱玲
审稿:边梦柯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