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筑梦未来

【綦|示范研讨】聚焦数学软件应用,赋能教学创新与实践---记应用数学教研室开展数学软件示范培训会

时间:2025-04-22 浏览量:

为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掌握动态数学工具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师对集几何绘图、代数计算、数据可视化于一体的专业数学软件的操作能力,应用数学教研室特邀数学团队教师张小娟,于 4 月 16 日在行者楼 104 室为团队教师开展 “GeoGebra 数学软件示范培训会”。此次培训聚焦高等数学课程中“空间解析几何”章节,系统展示了 GeoGebra 在教学场景中的多样化实操技巧。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从“抽象框架”到“交互工具”的认知升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卦限分布、点坐标位置、几何意义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为打破此壁垒,建立空间框架,张老师通过 Geogebra 的“3D 绘图区属性”功能演示如何将静态坐标系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教学工具:

在属性栏中勾选“显示坐标轴”,分别拖动 x 轴、y 轴、z 轴的箭头端点,实时改变轴长比例(如将 x 轴长度设为 2,y 轴设为 1.5,z 轴设为 3),直观展示“不等比例坐标轴”对图形视觉呈现的影响;双击坐标轴标签,修改轴名(如将 z 轴改为 “高度轴”),并设置标签颜色(如红色 x 轴、蓝色 y 轴、绿色 z 轴),利用色彩差异增强学生对三轴的辨识度。

还可通过“几何输入”指令生成八个卦限的透明立方体(如输入 “半空间 x>0”“半空间 y>0”“半空间 z>0”的交集),分别填充不同透明度的色块;点击任一卦限区域,Geogebra 自动显示该卦限的坐标符号特征(如第一卦限 x>0,y>0,z>0),配合“闪烁”动画效果,帮助学生记忆各卦限的位置关系。此外,在指令栏输入点的坐标(如“点 A=(3,-2,4)”),Geogebra 自动在 3D 绘图区标出点 A,并显示其到各坐标平面的距离(如到 x-y 平面距离为 4,到 y-z 平面距离为 3),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空间方位的理解和认知。

二、动态建模:从方程到图形的“可视化翻译”

在代数区输入平面一般式方程 Ax + By + Cz + D = 0,通过滑动条动态调整系数 A、B、C、D 的值,几何区同步呈现平面的位置与朝向变化。当演示“D=0时平面过原点”、“当A=0 时平面平行于 x 轴”等特殊情形时,大家可直观观察到系数取值对平面位置的决定性作用,破解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难想象、教师难比划”的痛点。

以“圆柱面 x2 + y2 = R2”为例,老师可先通过“轨迹”工具绘制xoy坐标平面上的圆,再利用“沿向量拉伸”功能生成三维柱面;针对旋转曲面,以“直线绕坐标轴旋转生成圆锥面”为例,通过“旋转体”指令快速生成图形,并对比不同母线与旋转轴夹角对曲面形状的影响,让抽象的“运动生成曲面”概念变得可操作、可观察。

三、截痕法:用动态剖切解析二次曲面本质

“截痕法研究二次曲面”内容,张老师以椭球面 x2/a2+ y2/b2 + z2/c2 = 1 为例,演示如何通过 Geogebra 的 “截面” 工具动态展示不同平面截切曲面的轨迹:在 3D 绘图区输入椭球面方程,默认显示完整曲面;添加“平面 z=k”滑动条(k∈[-c,c]),实时展示水平截痕从点(k=±c)到椭圆(|k|<c)的变化过程;同理添加 “平面 x=m”“平面 y=n” 滑动条,对比不同方向截痕的形状差异;利用“轨迹动画”功能,让截平面沿坐标轴匀速移动,自动生成截痕变化的动态视频,通过 Geogebra 可在分钟级完成动态建模,且能随时暂停、旋转视角,可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Geogebra 不仅是绘图工具,更是连接代数思维与几何直观的数字桥梁,通过动态建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记忆方程形式转向理解几何本质,这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软件的操作,更是让数学变得可触摸、动起来的技能,希望团队教师不断加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让课堂有趣且生动。

图片:童画

撰稿:杨森

审稿:边梦柯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

Copyright © 2023 - 2024  重庆移通学院 数理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