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筑梦未来

【綦|教研活动】精研细磨强技能,匠心育人铸精品——物理教研室三轮磨课活动纪实

时间:2025-06-03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磨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数理教学部物理教研室于2025年5月对朱玲老师开展了三轮系统的磨课活动。本次活动依次通过课程组集体研讨、教研室专业指导和班级实战试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精雕细琢,为构建优质物理课堂提供了坚实保障。

首轮研讨:集思广益,优化课堂设计

2025年5月5日,课程组在行者楼105教室开展了首轮磨课活动。朱老师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课程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共同研讨教学设计的优化方向。

朱老师以学习通平台为依托,通过“选人”和“随堂练习”功能与学生互动,系统讲解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核心内容。试讲结束后,课程组教师围绕教学细节展开深入讨论。郭姗姗老师建议增加电磁感应在现代科技中的前沿应用,如磁悬浮技术,以激发学生兴趣;李雪枫老师则提出补充法拉第发现定律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意义。首轮磨课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轮深化:融汇创新,强化育人实效

5月7日,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行者楼102教室参与了朱老师的第二轮磨课。朱老师充分吸纳首轮建议,新增了电磁感应的最新前沿动态,并以历史时间脉络详细介绍了法拉第的五类磁生电实验,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研讨环节中,龙林老师建议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讲述法拉第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廖其力老师提出增加电磁感应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无线充电技术,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实用性;杨国卉老师则强调需增加课堂总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本轮磨课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三轮实战:师生互动,共筑高效课堂

5月15日第2节,朱老师在仁者楼408教室进行了第三轮“过关磨课”,数理教学部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以“喉咙贴片”的生活实例引入,通过问题“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喉咙不舒服导致发不出声音的时候?”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电磁感应的前沿动态。

教学中,朱老师以时间顺序介绍了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并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随堂练习,强化知识应用。随后,朱老师通过类比胡克定律和楞次定律,生动解释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负号的意义,并结合例题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向判定方法。课堂尾声,朱老师以白鹤滩水电站和无线充电技术为例,展示了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后,学生通过扫码填写问卷,为教学改进提供了真实反馈。研讨环节中,龙林老师对课堂效果给予肯定,同时建议在讲解电动势方向时,避免直接展示结果,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廖老师提出需强调数学表达式的含义(磁通量对时间求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轮磨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师生共研共进。

以磨砺教,匠心培育未来

通过三轮递进式的磨课实践,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将成果导向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和智慧教学手段等现代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从课程组研讨的精细雕琢,到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再到真实课堂的实战检验,这一系列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数理教学部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展望未来,部门将持续推进磨课机制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致力于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价值的优质课堂,为培养具备扎实学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刘瑞娴、杨国卉、王金霞

撰稿:朱玲

审稿:龙林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

Copyright © 2023 - 2024  重庆移通学院 数理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