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磨课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数理教学部物理教研室王金霞老师于2025年4-5月开展了课程组初磨、教研室复磨、课堂终磨的三级磨课活动,活动聚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电磁学核心内容,通过多层次研磨、多维度改进,推动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课程组初磨:锚定核心,构建教学框架
2025年4月23日,课程组在行者楼102展开了对王老师的首次磨课活动。王老师深度解构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了课程导入、定律的发现过程、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及方向判断。试讲结束后,课程组老师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周桐辉老师提出可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比如发电机发电、变压器工作原理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杨国卉老师提出可以讲述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不易,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融入课堂。

教研室复磨:聚焦细节,打磨课堂质感
4月30日,王老师在行者楼102进行了教研室复磨课,教研室全体老师参与。在本次磨课中,王老师加入了课程组老师提出的建议,对电磁感应定律这一节的内容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试讲结束后,教研室老师针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等关键知识点,探讨了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龙林老师建议可对PPT的细节做进一步的优化,并且需适当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并在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朱玲老师指出关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时间脉络应该再细查一下,有助于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在此次复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物理教学团队对教学的严谨态度和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通过深入研讨,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后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课堂终磨:实战检验,迭代教学范式
王老师在经历了前两次内容的精心打磨后,于5月7日在课堂上进行了第三次过关磨课,数理教学部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参与此次磨课活动。在课堂上,王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小浪底调水调沙水利枢纽的磅礴气势,引入小浪底水力发电站,以发电原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紧接着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时间为主线,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科研成果的发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怕困难勇于尝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王老师讲解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断,并结合学习通,让学生练习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断。最后,王老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明白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王老师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电磁炉、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

课后,听课教师对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龙林老师指出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还是不够,可增加学生对感应电流方向和感应电动势方向判断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廖其力老师提到,学生在高中就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前期的发展,所以这一部分可以不再讲述,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胡潇月老师指出,在讲解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后,只提到了磁通量的单位,却未提及电动势的单位,细节方面可进一步完善。

本次三级磨课活动,不仅是对单一课程内容的打磨,更是对“全员参与、全程研磨、全面提升”教学研训模式的探索,通过课程组初磨、教研室复磨和课堂实战终磨,实现了从“个体备课”到“团队共创”、从“经验教学”到“科学设计”的转变。后续,数理教学部将致力于让每一堂课都经过精心雕琢成为教学常态,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朱 玲
撰稿:王金霞
审稿:朱玲、龙林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