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度践行《重庆移通学院教师磨课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綦江校区数理教学部应用数学教研室精心策划并组织了针对童画老师的三轮系统磨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旨在通过多轮精心打磨与持续优化,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筑牢坚实保障,推动教学水平迈向新台阶。
课程组初磨:筑基启航,勾勒教学蓝图
4月29日,课程组于南州食堂414办公室开展了童老师的首次磨课活动。童老师系统地阐述了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教学设计,以实际模型导入课程,引出核心概念,通过典型例题剖析求解方法,并结合学习通互动练习,最后联系生活案例,实现理论与现实深度融合。
随后,课程组老师积极表达自身见解与想法。吴小瑞老师指出,当前导入的模型对于学生理解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更换一个更为简易的模型,以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同时,她还提出各教学环节的顺序可进一步优化调整。叶彩虹老师则认为,在最后的实际应用教学部分,可以增设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应用案例,随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本轮磨课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研室复磨:精雕细琢,提升课堂品质
5月6日,第二轮教研室磨课活动于行者楼103教室顺利进行。童老师充分吸纳首轮磨课中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在取得阶段性改进成果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教师仍以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为目标,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对教学设计各环节展开精细化研讨。边梦柯老师提出,针对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概念教学,可增设相关选择题供学生进行判断练习,以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和认识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特征;田坚老师则建议,在模型导入环节可采用问题导入法,以此实现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相关方法的理解。此次磨课活动充分彰显了应用数学教学团队对教学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追求。

课堂终磨:实战检验,绽放教学华彩
经历两轮打磨后,童老师于5月29日正式在课堂上开展了第三次过关磨课活动,数理教学部中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均参与了此次磨课,共同为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在课程实施中,童老师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学习通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签到管理,有效保障了课堂出勤率。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人口增长案例视频作为课程导入,巧妙引出马尔萨斯模型,并以此为载体自然过渡到可分离变量概念的教学。同时,借助经典例题详细讲解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求解步骤。此外,童老师严格贯彻OBE教育理念,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学习通让学生巩固练习。课程结尾,回归马尔萨斯模型解决人口增长问题,实现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在课后教学评议活动中,各位老师对童老师整体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以及营造出的良好课堂氛围给予了高度肯定。然而,秉持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老师们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童老师加以关注和改进。边梦柯老师就教学细节提出优化建议,强调在讲解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通解时,需着重阐明任意常数C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深化学生对解的结构理解。蒙嘉方老师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建议,可以设置“人口模型与国情分析”专题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程组初磨-教研室复磨-课堂终磨”的系统化打磨,不仅实现了童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展现了应用数学教研室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教研精神。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磨课机制,将“精心打磨每一堂课”的理念落到实处,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持续动力。
图片:程龙 谢国庆 屈梦迪
撰稿:童画
审稿:边梦柯
排版:刘亚涛
数理教学部供稿